Category Archives: 技術文庫

好音質的關鍵!Type-C電源供應器對耳機輸出孔底噪的影響實測

有別於桌上型電腦, Laptop PC或Notebook PC往往需要接上電源供應器來維持長時間供電,而因近年來各大設計廠陸續改用Type-C做為電源供應主流,讓消費者在選擇產品時有了更多的選擇,不再僅限於使用原廠專用的Power Adapter。然而,在多元選擇下,也應注意到不良的Type-C電源供應器可能帶來以下問題: 硬體損壞:不良的電源供應器可能會產生不穩定的電壓或電流,這可能導致電腦的電子零件,如主板、處理器、記憶體等組件燒壞,最糟糕的情況可能會導致整台電腦完全無法使用。 電池問題:如果電源供應器不能提供適當的充電,可能會導致電池壽命縮短,在極端情況下甚至可能導致電池過熱或爆炸。 數據遺失:筆記型電腦若在使用中突然關機(可能是因電源問題),可能導致未儲存的數據遺失,在某些情況下也許會導致操作系統損壞。 過熱問題:品質不佳的電源供應器可能導致筆記型電腦過熱,不僅使性能下降,還可能造成硬體損壞。 電源供應器自身的問題:例如電源供應器會過熱,導致火災風險增加;或者電源供應器短路,導致電源供應器本身無法使用。 音頻干擾:不良的電源供應器可能會產生電磁干擾(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這種干擾可能會導致音頻輸出產生噪聲或者失真,通常會在使用內建揚聲器或連接有線耳機時出現。 上述可能發生的問題中,音頻干擾對安全性的影響雖然相對較小,卻也能藉由這些微小的干擾,來對耳機輸出孔底噪深入研究,進而更有效地了解其干擾防護措施的成效,並從最敏感細緻的角度來評估Power Adapter的設計品質。 [...]

Server SSD效能評估利器 – SNIA PTS篇

伺服器產業掀熱潮,效能成關鍵指標 隨著雲端相關技術的成熟,業界對於伺服器架設的需求也逐年提升。除了需求數量提升,相對應的伺服器效能需求也隨之增加。若伺服器的效能沒有達到一定水準,使用者便會明顯感受到一定程度的不順暢。舉例來說:一般使用者在使用線上服務,如網路訂票或者瀏覽影音等,若伺服器因負載過大而效能較差的話,使用者便會感受到不順暢的網路體驗,甚至無法順利完成服務。 評估一台伺服器的效能,主要有幾個效能指標元件:中央處理器、記憶體、儲存裝置、網路卡等。 影響伺服器效能的關鍵:除了中央處理器、記憶體之外,儲存裝置也占了非常重要的部份,舉凡作業系統運行、資料讀寫存取,若儲存裝置速度慢,便會整體拖累伺服器運轉效能。 為了提升伺服器處理資料的效能,現今主流伺服器已普遍搭載SSD,伺服器廠商對於SSD如何挑選,除了價格以外,SSD本身的效能便是另一個重點。SSD效能評測,一般常見的IOmeter、FIO、CrystalDiskMark,可以快速的了解該SSD效能水平,但對於伺服器環境下,長時間高頻率使用性質,這類評測工具往往只能了解到表面,無法更深入了解SSD在伺服器環境下實際表現為何。   SSD效能評估:SNIA PTS是什麼? 針對SSD效能評估,SNIA(Storage Networking Industry Association) 提供了完整效能評估指引。顧名思義,該協會為提供網路相關製造行業所需的技術規範為主,協會制訂的相關規範廣泛,其中關於SSD效能評估相關規範為” Solid State Storage [...]

掌握車用資訊娛樂(IVI)最新趨勢:Apple CarPlay實戰測試與常見問題分享
CarPlay是什麼?Apple CarPlay常見問題與測試重點大公開

在汽車產業中,車用資訊娛樂系統 (IVI, In-Vehicle Infotainment)已從過去僅止於用來播放音樂的設備,演變成如今扮演著關鍵要角的核心組件。除了基本的音樂播放、導航和通訊功能之外,IVI系統還允許駕駛者控制車內空調、動力配置及查詢油耗表現,並可在電動車上確認電量消耗、剩餘行駛里程和節能建議等等。 CarPlay是什麼? 有鑑於汽車座艙不再只是載具,更逐漸蛻變成為家庭與工作場所以外的第三生活空間,為了提供更完善的用戶體驗,Apple 早在2014年就推出了Apple CarPlay車用介面,讓駕駛者能夠在汽車IVI系統上便利地使用iPhone的應用程式及相關功能,例如Apple地圖、Siri語音助理、Apple Music、iMessage和電話。除此之外,CarPlay同時也可支援像是Google Maps、Waze、Spotify、WhatsApp、Audible、Tidal、Amazon Music、TuneIn Radio和CBS Radio等第三方應用程式。透過Apple CarPlay的系統整合,駕駛者可在車載螢幕上接聽電話、收發訊息、播放音樂和使用GPS導航等各項功能。 CarPlay與IVI之間的關係與整合是相輔相成的。IVI系統為CarPlay提供了一個平台,讓智慧性手機的應用程式和功能得已在車載螢幕上無縫接軌;而CarPlay也為IVI系統創造了更多的附加價值,無形之間也使得使用者對IVI系統的功能需求與日俱增。因此也就有越來越多的汽車製造商將Apple [...]

無線投影、藍牙連接:投影機的居家影音新趨勢
無線投影、藍牙連接:投影機的居家影音新趨勢

  隨著投影功能及連線技術的推陳出新,投影機在教育、商務以及家庭等使用情境上的應用變得越來越廣泛,使用者對於投影機在使用功能上和便利性上的需求也越來越高。 其中「無線投影」功能除了可省去連接線材的不便,再加上手機、平板及筆電等行動裝置的普及化,也因此現在無論是設置於固定位置的一般投影機,還是方便攜帶的微型投影機,已經有越來越多的投影機可支援無線投影的技術。根據Amazon的銷售排行調查,目前市面上大多數的投影機產品都將「微型、迷你、便攜」作為主打的產品特色,以下是百佳泰所整理而出的銷售排行前50名的投影機 (販售價格在100美金以上),參考表格如下:   看完上表,我們可以發現到其中有支援無線投影技術的比例高達80%,可支援藍牙的比例也佔了66%。由此可見,無線投影儼然已成為投影機接下來不可或缺的功能特色,而為了在無線的便利上兼顧觀影體驗上的音效品質,因此支援藍牙功能的比例也隨之增高。   接下來的內容,我們將帶您快速了解投影機的無線投影技術,以及藍牙功能技術。   投影機的無線投影技術 隨著支援無線投影技術的投影機比例越來越高,其中所支援的無線投影技術也各有千秋,且看我們為您整理出,目前市面上的投影機較常見的無線投影技術: 無線投影技術1:Wi-Fi Direct Wi-Fi Direct是由Wi-Fi聯盟所推出,也被稱為Wi-Fi [...]

伺服器穩定度要求 – 振動與機械衝擊

你是否也曾好奇,我們每天上網瀏覽與存取的海量資料,是存放在哪裡或是用什麼樣的方式儲存的呢? 每天有數十億的網路使用者,不斷的產生資料並存放在雲端中,這些資料是由提供儲存服務的公司或平台,儲存在擁有上百萬個硬碟的資料中心裡。而用於存儲和處理數據的計算機硬體設備-伺服器,通常會被安裝在機架上,並且需要長時間運行,而裡面的硬碟和個人電腦上的硬碟相似,只是體積更大、數量更多。實際上,在Server資料運算中心裡,多個硬碟是上下疊放並排列在伺服器機架(Chassis,又稱機箱、機殼)內,而多個機架通常會放置在一個機櫃(Cabinet)中,資料中心內則有很多個機櫃堆疊而成,這些設備組合起來的場所,就是每天讓網路用戶從遠端存取硬碟內資料的重要地方。   然而,要保持這些設備的運動,除了日常維護之外,還要特別小心「振動」帶來的影響!硬碟對振動非常敏感,一個小幅度的振動可能就會大大損壞硬碟。整個硬碟的儲存單元有三個主要的潛在振動源因子,有可能導致硬碟效能損失: 冷卻用風扇的聲音負載 儲存單元上的風扇振動的負載(透過機架傳遞所產生的振動與共振) 硬碟本身的振動負載   任何對於振動問題的研究,都是關於如何定義激振 (excitation) 、系統 (system) 以及響應 (response),並研究三者之間的關係。激振就是產生作用力以及能量的來源,響應是我們關心的設備位置在受到激振作用後的振動反應,系統則是從激振到響應之間力學波經過的物體範圍所在。   舉例來說,伺服器內的硬碟在承受特定頻率下過大的Rotational Vibration時,效能會大幅下降。在這樣的問題中,風扇是激振源,硬碟與機殼連接處的振動反應是響應,至於機殼及相關連接件就是系統。舉例來說,設計伺服器機殼機構的人,會想要知道他的設計安裝上散熱風扇後,硬碟安裝處的rotational vibration響應特性是如何,是不是在某些頻率下,振幅會有過大的情形。   因此,為確保伺服器可以在各種極端環境下正常運行,需要進行一系列相關的可靠度測試或耐久性測試,其中包含了Vibration [...]

Mini-LED特性大揭密:一窺量化數據後的光暈解析

Mini-LED是什麼? 從早期的CRT到現在主流的LCD和OLED技術時代,顯示器的技術一直不斷地往前邁進,雖然都是顯示電腦內容,但彼此間卻存在著截然不同的技術能量。 目前的市場主流LCD是液晶顯示螢幕,全名為liquid-crystal display,LCD採用TFF技術,技術原理是透過電晶體通過電流後產生電場變化改變了光線通過的角度,再通過LCD中玻璃基板上的彩色濾光片,進而產生不同顏色的變化。 TFT-LCD屬於非自發光的顯示器,因此必須要用一組發光源來提供背光。至於提供LCD的光源部分,目前的主流方式則是由LED技術提供。LED技術又分白光LED或是RGB LED。基於LED技術基礎下發展的顯示器技術則是Mini-LED和Micro-LED,兩者間的差異主要在於「LED晶體的大小」,而本篇的主角Mini-LED,就是屬於LED背光基礎下的進化版本。 作為LCD新生代的背光模組,Mini-LED稱為次毫米發光二極體,就技術層面而言,是指LED晶體的尺寸大小約為100㎛(微米) 的 LED晶體。而至於Micro-LED的全名為微發光二極體顯示器,大小約為10㎛左右,只不過目前Micro-LED仍屬於發展中的新技術,礙於篇幅有限,本次將不特別進行介紹與討論。   Local Dimming on Mini-LED 由於Mini-LED的良率相對Micro-LED要來得高,量產也比Micro-LED相對容易,因此現階段的Mini-LED是LED背光LCD技術發展的一個優秀的選擇方案,因為Mini-LED的晶體體積較小,比起傳統的LED,更能在相同大小的顯示器空間範圍內放入更多的晶體。換個角度來說,正因為相同空間能塞入更多的發光元件,才得以讓顯示器內容顯示得更加細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