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A/V文章

面板舒適度越高,越能有效降低傷害-藍光篇

藍光波長是什麼? 人眼可以感受到的光稱之為可見光,由紅、橙、黃、綠、藍、靛、紫等七色光組成,可見光屬於一種電磁波,波長約為380nm~780nm,可在空間中傳遞能量及動量,所以當你在大太陽底下會覺得熱,被汽車大燈直射會覺得剌眼,這是因為你正在接收光的能量。 藍光波長約400nm~500nm,是能量較強的光線。高強度的藍光透過角膜進入眼球,經過水晶體到達視網膜,會引起角膜發炎、乾澀、白內障、視網膜病變等等的眼睛疾病發生。 生活中我們使用到LED產品的機會非常多,以我們最常使用的LED燈泡及LED螢幕為例,我們可以從下面二張光譜圖看出:LED發出的藍光能量特別強,這就是造成藍光危害的主要原因了,而LED螢幕的產品,經由眼睛直接觀看,長期使用下來的傷害風險是很高的。   藍光危害的評估方法 隨著LED背光螢幕時代來臨,產品已於生活中大量應用,藍光的危害成為一項重要的課題。百佳泰提供了幾項藍光危害的評估方法,以幫助各家廠商在產品開發及應用中,都能得到最完善的幫助。   評估方法1:降低藍光的護眼模式 目前最為常見的是降低藍光的護眼模式,其做法就是將藍光的能量下降,但隨著藍光的下降,亮度也隨之下降。從下面實際案例來看,亮度最多下降29.4%。如果降得太多將導致觀看亮度不足,閱讀體驗嚴重下降,這都需要經過嚴格測試把關。   隨著藍光下降,紅光的佔比提高,畫面也會變的比較黃,至於需要降多少藍光,每家廠牌都有自己的習慣,但應該保持一定的比例,才不致於使用者體驗出現太多分歧與落差感。   評估方法2:藍光危害加權指數 另一種藍光危害評估方法,可以從IEC/EN62471的光生物安全中,藍光對於眼睛的傷害加權指數得知:波長400nm~500nm的指數相較於其他波長特別的高,而波長415nm~465nm為傷害最嚴重的一段,其中又以波長435nm~445nm的傷害加權最高。 [...]

淺介元宇宙產品測試服務 (一)

隨著2021年10月Facebook把公司的名稱改成”Meta”後,”Metaverse元宇宙”的浪潮瞬間席捲整個科技產業。各家廠商為了搶搭這股趨勢,紛紛宣布自家產品在未來元宇宙應用生態系中的布局。 根據全球知名市調公司IDC的產業趨勢報告指出:2021年亞太區(包括日本和中國)的擴增實境和虛擬實境(AR/VR)頭戴式裝置市場年成長達60.8%。在新的供應商/開發商陸續崛起下,內容將變得豐富,AR/VR相關裝置的選擇也越來越多,估計AR/VR產品出貨量將持續成長。 資料來源 : 台灣物聯網產業技術協會 (twiota.org) 在各家廠商如火如荼建構元宇宙應用生態系的同時,要如何確保產品功能的有效性、穩定性甚至是資安安全性,成為迫切解決的一大難題。 目前常用於AR/VR體驗的頭戴顯示器(Head Mount Display,以下HMD),可以讓使用者完全沉浸在虛擬世界中,享受身歷其境的遊戲體驗。然而只要出現以下任何一個狀況就足以破壞用戶體驗,例如: ・產品突然連不上Wi-Fi,導致遊戲無法繼續進行・使用產品內建的App觀看影片時,播放不順暢有卡頓・不時有爆音、斷音的產生・聲音及畫面的延遲不同步 上述種種問題,使得消費者對於元宇宙產品望之卻步,有可能造成元宇宙產業的成長趨緩。 百佳泰從數年前開始協助全球各大廠商驗證HMD及智慧眼鏡等產品,以過往累積的測試經驗及驗證手法為基礎,加上模擬元宇宙應用生態系獨有的使用情境,提供業界最完整的測試服務。隨著產品功能或應用不斷推陳出新,百佳泰更會持續提供客製化驗證計畫及相關諮詢服務,協助各大廠商解決產品痛點。 除了產品的基本功能驗證外,資安安全性(Cybersecurity)驗證也不容忽視。所有的元宇宙產品幾乎都有聯網功能,如果沒有經過全面性的資安安全性檢測,只要連上網路被駭客入侵的可能性大增,竊取使用者資料,嚴重侵犯個人隱私。百佳泰與SGS brightsight實驗室共同攜手,提供客戶全球最專業的資安測試驗證服務。參照業界的標準規範及認證,如: [...]

小心被出賣!耳機麥克風靜音功能潛藏的資安問題

目前市面上已有各式各樣不同類型的耳機,針對居家辦公及遠距教學等終端需求,各家廠商也陸續推出線上視訊會議專用的耳機麥克風,而大部分的耳機麥克風也都配有麥克風靜音的功能,一般來說按下靜音按鈕後,對方應該聽不到你的聲音,但是真的聽不到了嗎? 首先我們稍微說明一下靜音功能的基本概念:傳統的麥克風靜音(類比3.5mm接頭)是透過切換開關來達成斷開麥克風信號,然而寄生電容或電路板設計的關係,會讓一小部份的麥克風信號依舊可以進入到系統中。目前已有不少耳機改為USB型,理論上可以透過控制CODEC(編碼解碼器)讓USB的Audio串流強制為零。 依據客戶測試需求,百佳泰實際測試五款市售耳機麥克風的靜音功能,發現全部都有靜音洩漏的狀況存在,不少耳機麥克風在開啟靜音功能下,卻還是有微量訊號被收錄到電腦系統裡,顯示不論是傳統型或是USB型的耳機麥克風皆有靜音洩漏的狀況。 以下為實測結果: 3.8秒前是正常錄音,之後為靜音狀態。藉由下圖可以看到,在靜音時仍有大約-92dBFS 的殘餘音量。 接著,我們試著將原訊號放大,可以看到語音被還原後,語音聲紋隱然若現,經過實際播放聆聽,已經達到可以辨識內容的程度。 隨後我們又量測了16款具有靜音功能的耳機麥克風,發現全數皆有殘餘音量的情形,其中有3款的殘餘量已經達到被還原出來後可以辨別對話內容的程度。殘餘量如下圖所示: 在靜音模式下,麥克風輸出理當為”零”才對,但卻有不少機種在該模式下仍舊帶有殘餘的音頻訊號,所以就算殘餘量比較小也不見得安全,只要有靜音洩露的風險,就會有原音被還原的安全疑慮。若被有心人士破解這些殘餘訊號的話,很有可能還原出本來不想被聽到的語音內容甚至商業機密。 透過百佳泰的實測證明及提醒,相關客戶和規範制定組織也注意到語音洩露的潛在風險,規範制定組織也已預計明年(2023年)開始將相關測試標準列為認證的規範中,成為必須測試的項目之一,如果廠商無法解決麥克風靜音的洩露問題,將無法通過認證。 您的麥克風產品是否存在靜音洩露問題呢?歡迎聯繫我們,立即安排檢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