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tegory Archives: 技術文庫

Server Hardware Validation Series: PCIe 5.0 – 設備篇

Allion Labs / Eric Chen 近年雲端服務興起,資料量大幅成長,隨之而來的是大量資料運算及儲存需求,伺服器產業也因此不斷向上成長。而在應用服務領域中,由於智能時代的到來,AI對於運算速度與影像傳輸的頻寬需求日漸倍增,加上5G車聯網及物聯網快速普及,所需的即時反應時間和頻寬需求標準更高,因此廠商除了將伺服器數量不斷擴增外,伺服器本身的資料運算、反應時間及傳輸速度規格也需要不斷的提升,以滿足新世代應用上的需求。 在當前伺服器主板的各種高速訊號傳輸介面標準中,PCIe是最主要的傳輸介面標準規格,它的擴充性應用也持續不斷增加(例如:NVMe SSD、CXL…等),因此,採用更高的PCIe標準規格是最快速且最能有效提升整台伺服器效能的途徑。目前整個伺服器產業已陸續開始導入PCIe 5.0的規格,其頻寬是上一代4.0的兩倍,每個通道從16Gbps變為32Gbps,x8就是256Gbps,輔以現有的100Gbps、200Gbps的乙太網路骨幹,用PCIe 5.0 x8去連接伺服器實現的輸送量,更能符合當前網路的吞吐量需求。 PCIe規格大解密: 由於PCIe 5.0的訊號傳輸速度是4.0的兩倍,在規格的定義上對通道和連接器的損耗與反射的要求也就更為嚴格,並且對接收器和發送器的等化規格也有新規定,且考量到資料速率從16GT/s提升至32GT/s,幾乎等於加倍,所以對於上升/下降時間變陡、單位間隔(UI)變窄、以及插入損耗變大…等所引起的問題,都需要在設計及測試過程中特別關注。 PCIe 5.0測試所需設備如下: 誤碼率測試儀(BERT)及脈衝模式產生器(PPG),用於高精度的特定訊號測量 BERT誤碼檢測器(ED),用於以分析輸出的位元誤碼率(BER) [...]

USB同軸線測試的不良分析及經驗分享

隨著USB規格更新到USB 3.2以及USB4,傳輸線的傳輸頻率提升至10Gbps、20Gbps,因應高傳輸效率、低損耗、以及低輻射影響的考慮,傳統Twisted Pair的設計已經無法滿足需求,除了嚴謹的加工方式,更多的製造商是以同軸線作為新一代Type-C傳輸通道。 正規的同軸電纜組成結構分為4層,由中心而外分別是內導體、絕緣層、遮罩層、外被,作為多同軸線的外被大多是以銅箔麥拉為主,加上編織層即為雙遮罩,可以為每條同軸線帶來更好的抗干擾特性。另外,由於同軸電纜對地(編織層)距離的控制較好,因此在高頻傳輸的表現,無論是導通特性(損耗、差共模轉換)或是串擾方面都有較好的表現。 以雙絞線來說,每條銅線本身存在微量電感,此外,當兩條銅線靠近時,彼此間產生電荷效應(電容),而特性阻抗的穩定度(連續性)則是取決於電感、電容的分佈(L0、C0)是否均勻且穩定,因此,參考如下關係式,在決定特性阻抗的時候,可以看到雙絞線除了線芯直徑(d)以及固定絕緣層的介電常(ε)以外,如何控制兩線之間的距離(D)是最重要的。   雙絞線特性阻抗關係式 而同軸線因為設計結構的關係,控制內外導體(D &d)的一致性相對來說,特性阻抗的掌控上則會比雙絞線來的穩定,而連續且平穩的特性阻抗在S參數上就會有良好的的表現。   同軸線特性阻抗關係式   組件設計時的特性阻抗控制 在設計時,Type-C Cabl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