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May 2019

Distance、Coverage、Throughput的三角關係

以往家中使用網路的設備只局限在電腦或手機等個人裝置,而近年來隨著物聯網產品的崛起與發展應用,家庭裡會有越來越多的設備需要連線到網路,例如智慧電視、智慧燈泡、智慧音箱、掃地機器人或其他溫濕度計等IoT設備。然而,當我們在建置家中的無線網路時,常常會考慮到以下兩種問題: 家中的無線基地台(Access Point)訊號真的能夠涵蓋到每個角落嗎? 所有聯網的設備都能在每個角落保持連線順暢與良好的網路品質嗎? 在接下來的文章中,百佳泰將在一般中南部常見的透天民房做實際測試,從設備使用距離、基地台涵蓋的範圍以及流量表現的方式,探討效能與其間的關係。 圖說:智慧家居中許多裝置都有聯網的功能 當我們在布建家中網路時首先會申請寬頻網路,業者會把網路接點拉好,並提供無線路由器做使用。然而,由於網路的接點已經固定,加上業者提供的路由器並不是理想中的機型,因此大部分的使用者會另採購功能更強大的無線基地台並安置在網路接點附近。但是,當我們購入價格高昂、功能齊全的AP時,我們還是存有疑慮: 網路訊號與品質範圍就足以涵蓋整間房子嗎? 我們還需要再選購第二台AP來保持家中網路的穩定性嗎? 圖說:家中的AP到底要放哪才能效能最大化? 在第一項測試中,我們透過Heatmap量測家中的AP在5GHz訊號涵蓋分布的情形,其次我們在房子平面圖中設計定位點來模擬家中可能會使用Wi-Fi聯網的角落點,並觀察這些點上網路流量的表現。 圖說: 上圖為民宅1F平面圖,下為AP 在5GHz (dBm) [...]

輕鬆搞定智慧裝置 其實你最需要感測器的穩定度與精準度! 百佳泰 Motion Library 用 AI 情境測試結合大數據 提升您的品牌力!

智慧穿戴裝置改善了人們的生活品質與便利性,逐漸風行全球,種類眾多包含手錶型、手環型、眼鏡型、穿著型、配戴型等;裝置應用從健康管理、數位醫療更觸及到以娛樂為主的虛擬實境VR等多元應用。 在健康管理方面,使用者只要戴上智慧手環,就能追蹤自己的心率、睡眠品質、運動紀錄等,享受全面性的個人健康管理。 去年Apple更是推出配有跌倒偵測、心電圖偵測功能的Apple Watch,國外也確實有使用者因配戴Apple Watch而發現自己有心房顫動症狀的案例。 智慧穿戴裝置另有助於完整的數位醫療體系建立,裝置僅需將蒐集好的生理資訊,透過網路將數據上傳到醫療雲端管理系統,醫院便可利用大數據分析協助不同年齡層的使用者,在不同的生活情境中,監測自身狀況,達到預防勝於治療的理想境界。 然而,讀者可能不知,在這些多元應用的背後,其實是需要大力仰賴裝置中的感應器帶來的精準性與穩定度,才能完成人類與機器之間的互動、協作的完美使用者體驗。若是感測器不夠穩定,無法隨時提供正確量測數據,極可能會造成使用者高估身體狀態,輕易嘗試劇烈運動,進而危害生命安全;另由感測器提供大量累積的大數據若是失真,將產生負面效果,讓病患誤判自身狀況,進而造成延誤治療等社會案件。 因此,在穿戴裝置中,一個感測器的軟、硬體設計,包含喚醒功能、計步器功能、定位輔助功能等,將會直接影響穿戴裝置的表現,間接更直接影響使用者體驗。我們甚至可以廣義地說,在整個蓬勃發展的智慧裝置生態圈、互動式體驗當道的時代,人類與機器之間的互動、協作與使用者體驗有很大一部分必須仰賴裝置中的感測器來完成的。 身為AI智能檢測專家百佳泰,在眾多智慧裝置中,特別針對以日常生活息息相關的智慧穿戴裝置,透過本篇文章,來分享我們是如何協助廠商確保自家的智慧穿戴裝置、以及如何測試感應器效能,以滿足消費者多樣化的需求!   一般而言,一個新產品在上市前會經歷工程驗證(Engineering Verification Testing: EVT)、設計驗證(Design Verificatio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