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thly Archives: May 2013

無線充電技術(Wireless Charging)擺脫麻煩充電器實現無限可能

  你是不是曾經有過這樣的經驗:想幫你的相機、手機或平板電腦充電時,充電器跟其他電子產品的充電器搞混在一起,電線還糾纏不清。這些長相差不多,不只一般「黑」的充電器,日積月累長了灰塵,久了連那些沒在用的電子裝置的充電器也不確定能否丟棄,或是接頭也不曉得有沒有耗損、接觸不良。這看似不起眼的充電器,過去幾年來外觀並沒有多大的改變,廠商沒有著墨太多於充電器的設計和包裝,淪落至配角的命運。不過近幾年來,除了電子裝置本身的軟硬體進步以外,業者也注意到了這些配件細節,改善笨重的充電器和麻煩的電線,而隨著無線充電技術的發展,也更能有效揚棄過去雜亂麻煩的配置,幫助使用者提升產品使用上的方便與易用度。   其實無線充電技術行之有年,並不是一項最近才開發出來的新技術,事實上,溼答答的浴室裡面所使用的電動牙刷就是無線充電在生活上實踐的一個例子,因為採用無線充電設計,而能防止因遇到水而產生短路或觸電的危險。   無線充電技術介紹 現今以無線方式傳遞電源的方法有好幾種,以安全性跟技術成熟度的角度切入的話,其中又以磁感應〈magnetic induction〉、跟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為兩大主流、未來可能普及化的技術。在這邊簡單地介紹此兩種技術:   磁感應〈magnetic induction〉 磁感應的基本原理是在發送和接收端都裝置一個線圈,當發送端線圈連接電源時進而形成「電流會產生磁能、磁能會製造電流」的電磁感應,而接收端線圈感應到這個電磁信號,透過磁場的變化便可產生電力為電池充電。然而磁感應技術的缺點就是有其物理極限,充電距離無法超過5公釐,且隨著距離的增加,電能損耗會變得很大。透過磁感應充電時,電子裝置會有過熱的問題,對於支援大功率產品會有安全上的疑慮。   磁共振〈magneti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