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EMC

淺談無線通訊的雜訊干擾與驗證要點

實例剖析:新規裝置關鍵元件–觸控螢幕 隨著過去十數年無線通訊技術的快速發展與規格的不斷進化,各種不同的無線技術不論是GSM、GPS、WLAN(如Wi-Fi)、Bluetooth®等都開始逐漸出現、並普及於日常生活中。無線通訊技術本身即已博大精深,而在導入至各式電子裝置與應用領域時,更必須考慮到電磁干擾(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即一般通稱的EMI)與電磁相容(Electromagnetic Compatibility,EMC)的問題,以避免相關功能受到干擾而產生訊號劣化、影響其正常運作。然而,儘管世界各地已紛紛立法建立相關的電磁規範,關注於對電磁輻射與RF(Radio Frequency)射頻的限制,但在面對不同通訊模組彼此間可能產生相互干擾的這個狀況下,卻難以有一套固定的標準,去預防或解決相關難題,這也因此成為各產品開發商最需加以克服的重點。 除此之外,加上近來可攜式裝置的熱潮以及通訊功能的多元化,使得這些相關通訊模組與天線,皆必須設計成更加輕薄短小的體積,來符合行動應用的需求,這樣的狀況更使得產品要做到最佳化設計更為難上加難。要在極其狹小與精簡的空間中,建置更多不同的無線模組與天線,這些元件彼此間勢必將更容易產生雜訊干擾、而影響到其傳輸表現,因為經常觀察到像是傳輸距離變短、傳輸速率降低等等不利於產品通訊性能的狀況。百佳泰(Allion Labs, Inc)在此文中,將介紹在無線通訊狀況下,應如何正確量測無線通訊訊號及進行電磁相容分析,希冀能與相關開發廠商相互切磋交流、提供技術上的參考。   複雜的通訊環境:載台雜訊(Platform Noise)造成的接收感度惡化(De Sense) 首先,先來試想一般消費者在使用現在新式手持裝置(不論是智慧型手機或是平板電腦)時的可能情境:消費者到了用餐時間,想尋找鄰近的餐廳,便可以拿出手機,透過點擊打開預先下載好的一款應用程式,然後透過聲控方式,說出想選擇的料理種類,接著,應用程式便會將接收到的的聲訊傳送至網路上該應用程式業者的伺服器進行解譯、用戶所在位置定位及搜尋,並將符合條件的選項乃至地圖顯示於螢幕上,用戶便能按圖索驥的找到合適的理想餐廳。 事實上,在這短短幾秒看似簡單的操作過程中,背後便包含了許多零組件的運作,包括像是觸控螢幕的感應、產品(硬體)與用戶操作介面(軟體)的結合使用、麥克風透過消除背景雜音收訊以傳遞乾淨的用戶聲訊、3G模組的啟動、與鄰近基地台的連線能力、GPS定位系統的作用、伺服器搜尋結果的回傳等等。雖然對用戶來說,感受到的是「好不好用」的使用觀感;但對開發者而言,卻必須從背後的機械結構、元件選擇、軟硬體整合到通訊模組一一詳加驗證,才能創造良好的使用經驗、完整實現產品的使用目的。 因此,瞭解產品在整個通訊環境中所有可能產生電磁訊號的元件,可說是在進行建置設計時的一大重要前提。透過圖一,我們可以清楚看到,在目前一般新式裝置中主要有四大種類的元件會產生電磁訊號,這些元件自行發出的訊號若是因設計不良而造成相互干擾,便可稱作載台雜訊(Platform [...]